2025年3月4日,春寒料峭的陕北高原上,米脂县法律援助中心的办公室里,万商天勤南京办公室董艳茹律师正忙碌地整理着普法宣传资料。作为司法部“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中首批派驻的南京律师,2024年8月,董艳茹暂别熟悉的南京办公室,跨越千里来到米脂县法律援助中心,转眼间,她已在榆林米脂县扎根半年有余。
从江南水乡到黄土高原,从律所的写字楼到偏远山村的田间地头,这里没有六朝烟雨,却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没有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却有窑洞前晾晒的糜子与婆姨们的剪纸。这位“95后”女律师用专业与热忱,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着新时代律师的使命与担当,在西部法治建设的画卷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法援路上的“摆渡人”
一壶茶,打开咨询者的心扉
法律援助中心值班是董艳茹的日常工作起点,她的办公桌上总是放着一壶温度刚好的茶水,来咨询的群众总是能喝上一杯茶,和这个南京来的律师“拉一呱”。
米脂县法律援助中心每天接待的群众形形色色:在这里,她接待过因土地纠纷欲上访的残疾老人,也接待过一言不合就倒地碰瓷的“不讲理”老汉,还接待过因邻里矛盾引发刑事案件的乡村妇女。面对残疾老人对法律程序的茫然,她创新性地将法治培训与个案咨询结合,既解读《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残疾人保障法》,又针对性地分析材料、沟通诉求,最终推动问题解决。面对“不讲理”的老汉,她选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梳理老汉带来的全部材料,最终老汉满意而归。面对当事人因贫困和疾病陷入的绝境,她通过法律意见书、积极促成赔偿谅解等专业操作,成功为这位特殊当事人争取到缓刑。案件结束后,董艳茹在朋友圈写道:“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感谢司法给我当事人一次重生的机会。”
行走在黄土高原的“普法先锋”
从课堂到田间
在米脂县的190多个日夜里,董艳茹的足迹遍布机关、学校、社区和乡村。她将法律条文结合着案例,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着《民法典》、反校园霸凌、残疾人权益保护、妇女权益保护、农民权益保护等等法律知识。2025年3月3日,她受邀为县审计局女职工开展“三八”普法讲座,结合《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典》解析恋爱关系中的自我保护、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等热点问题,现场听众直呼“解渴”,审计局领导评价:“董律师的普法,既有高度又接地气。”
她还积极参与社区矫正人员培训工作,结合社会热点和矫正人员关切,定期讲授法律课程,用“以案释法”引导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基层治理中的“东部智囊团”
及时响应,专业负责
她主动参与行政复议论证、政府决策论证等行政工作,依托行政法业务委员会、党委政府法律顾问业务委员会的专业支持,为米脂县的基层治理贡献南京律师的专业智慧。此外,她还代表单位参加法律知识竞赛并获二等奖。
朋友圈中的“带货达人”“美食博主”
锻炼or享福
米脂的沟壑间,留下了董艳茹与助农产品的不解之缘。她自费采购当地的小米、干炉烧饼等特产,“米脂小米养胃,干炉烧饼养心!”;米脂山地苹果丰收时,她到位于乡下山峁的苹果园去实地考察并拍摄写真发布在朋友圈和自媒体,通过反复向身边亲友安利,既为农户打开了销路,也让更多人品尝到陕北风味。
说到朋友圈,总能看到董艳茹发布的“九宫格”美食照片,烤全羊、驴肉、驴板肠、黑愣愣、羊肉丁丁饭……她朋友圈最常见的一个评论便是:你到底是来锻炼的,还是来享福的?
三秦大地上的“文化行者”
不是在山上,就是在路上
工作之余,董艳茹的脚步从未停歇。逢周末,她背上行囊攀登秦岭,用脚步丈量大好河山;遇假期,她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西部锻炼律师交流工作经验,收获友谊与成长。
“有人说这里条件艰苦,问我如何熬过来的。我想说首先这里并不算艰苦,其次我既能学到东西,又能收获快乐,这是我执业生涯及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董艳茹坦言。一次交流活动上,董艳茹获米脂县书法家协会主席赠墨宝,她也将这个“法”字珍藏于心。
从南京到米脂,从律所到田间,董艳茹用专业与热忱书写着新时代律师的使命担当。正如她在三八妇女节前夕的普法课堂上所说:“法律是冰冷的,但用法的人是有温度的。”在这个属于女性的节日里,让我们向这位在西部大地上绽放光彩的巾帼律师致敬,也向在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各个岗位上奋斗的女性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律师介绍
董艳茹
律师
南京办公室
dongyanru@vtlaw.cn